展会名称:2025年印尼雅加达食品及食品加工展览会
举办时间:2025年11月12日至15日
举办地点:印尼 雅加达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展会介绍
SIAL INTERFOOD由法国SIAL公司主办,是印尼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食品饮料及食品配料展览会。2025年将迎来第26届,每届都吸引了大量专业买家参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还有来自各大餐厅、酒店、咖啡厅的专业人士。众所周知,每届都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厂家、贸易商、采购商及专业买家,印尼食品展,注入了SIAL品牌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性等特点,将聚集东南亚地区最具实力的食品巨头及相关产业领导性企业,完美呈现食品行业发展趋势,是食品饮料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绝佳平台。此一声势浩大的展览,将聚集东南亚地区最具实力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包装业巨头及相关产业领导性企业,完美呈现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介绍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拥有2.7亿人口和两千多万华侨,占东盟人口的50%,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印尼的经济体量相当于东盟国家的40%。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该国GDP居世界第十、东盟第一,大约为“新马泰”总和。印尼食品加工业所需的原材料65%需要进口,进口产品主要为大豆、乳制品、动物饲料、棉花、小麦、鲜水果以及牛肉和牛肉产品等。印尼食品及饮料产业在2021年第二季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达6.66%,出口金额达到195.8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42.59%。目前印尼工业尚无法提供国内大型工业之重型及高精度机械需求,仍得仰赖进口。依据印尼中央统计局(BPS)2021年所公布资料,印尼机械设备进口主要来源为中国、日本与韩国,少部分来自欧洲,其中51%都来自中国。
市场洞察
一、人口结构:年轻人口红利与宗教文化底色
1.年龄结构驱动消费革新
印尼15-34岁年轻人口占比超40%构成“互联网原住民”主力,其消费偏好高度数字化社交媒体渗透率超70%,对网红食品、跨界联名产品接受度高。例如2023年TikTok印尼站食品饮料类直播带货GMV同比增长180%,本土品牌PopMie通过短视频挑战赛实现销量翻倍。
单身经济崛起:单人家庭占比从2015年的12%升至2023年的18%,催生小规格包装(如100ml饮料、150g即食面)和一人食预制菜需求,日清“迷你杯面”在印尼便利店销量年增25%。
供应链特殊性:清真食品需确保从原料(如动物源成分需符合Halal标准)到加工设备(避免酒精接触)的全链条合规,外资企业需投入额外成本改造生产线。例如,雀巢印尼工厂为生产清真巧克力,专门建立独立生产线,规避非清真原料交叉污染。
二、经济特征:增长悖论与市场分层
人均GDP的“三明治效应”
尽管印尼GDP总量居东盟第一(2023年约1.3万亿美元),但人均GDP仅4580美元(低于泰国的7270美元),形成“大众市场基数大、中产消费升级快、高收入群体小众”的结构:
大众市场:占比约60%,依赖性价比高的本土品牌(如Indofood速食面单价约0.2美元/包),价格敏感度极高,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对销量影响显著。
中产市场:人均月消费500-2000美元,追求“负担得起的品质”,推动中端进口产品(如马来西亚产饼干、日本调味酱)增长,2023年中端食品进口量同比增 15%。
高端市场:占比约5%,集中于雅加达、巴厘岛等一线城市,偏好国际品牌(如哈根达斯冰淇淋、星巴克咖啡),愿为品牌溢价支付30%-50%的高价。
三、从“棕榈油依赖”到“多元化创新”
1.棕榈油产业的双刃剑效应
印尼占全球棕榈油产量59%(2023年),70%的食品加工企业依赖棕榈油作为原料(如方便面、饼干、调味品)优势:成本低(较大豆油便宜30%)、货架期长;风险:国际价格波动大(2022年价格涨幅达60%),且面临“毁林造田”的ESG争议,欧盟已计划2030年禁止进口棕榈油用于食品。
本土企业应对:UnileverIndonesia推出“可持续棕榈油”认证产品,承诺原料100%来自合规种植园,虽成本增加8%,但溢价空间达15%,吸引环保意识强的中产消费者。
印尼本土健康食品以“传统草药改良”为主缺乏科学背书;
外资品牌抢占先机:明治推出低糖酸奶(含糖量<5%),通过KOL科普“控糖饮食”理念,上市一年市占率达12%,达能引入植物基酸奶(大豆/椰奶基底),契合穆斯林对“非动物源乳制品”的需求。
功能性食品细分机会:益生菌(调节热带气候导致的肠胃问题)维生素强化食品(应对营养不良率14.4%)无糖茶饮料(对抗肥胖率23%),2023年该类产品市场规模增速达18%。
市场优势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万亿赛道的持续爆发
消费基数庞大且增速稳健印尼食品饮料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亿美元,年增速达6.2%,相当于每天新增超1300万美元食品消费。人口红利是核心驱动力2.76亿人口中,60%为30岁以下,年轻群体对零食、即食食品需求旺盛,零食年消费额已达120亿美元,甜咸口味、便携包装产品占据主流。
包装与配料市场的双重机遇
包装需求井喷:食品包装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其中智能包装(如保鲜技术、可追溯标签)需求年增23%,反映出消费升级对包装功能性与安全性的更高要求。
配料进口依赖度高:印尼年进口食品配料超32亿美元,中国占比28%主要品类为香精,添加剂,健康原料,本土供应链短板为中国供应商提供明确切入窗口。
二、结构性机遇:清真经济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
全球清真食品中枢地位
印尼拥有2.3亿穆斯林人口,是全球最大清真市场,认证食品出口额占全球11%,年采购需求增速15%。清真认证如MUI不仅是本土市场准入门槛,更是辐射马来西亚、中东等16亿穆斯林人口的“通行证”。中国企业可聚焦清真认证的休闲食品、调味品、预制菜,抢占出口高地。
中产崛起催生高端化需求
印尼中产阶级规模达1.2亿人,推动食品消费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型:
健康食品:有机产品、低糖低脂零食、植物基饮料增速超20%,例如印尼本土品牌HappyCall的有机麦片年销增长45%。
高端进口品类:乳制品(如希腊酸奶)、红酒、巧克力等进口量年增18%,雅加达、泗水等一线城市高端超市中,进口食品占比已达35%。
三、政府红利释放产业动能
产业升级计划印尼政府推出重点投资仓储物流、冷链体系、数字化生产设施,目标到2030年将食品出口额提升至300亿美元。中国企业可参与基建项目(如食品产业园建设),或输出食品机械(中国对印尼食品机械出口年增18%)绑定政策红利。
贸易便利化与关税优势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印尼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超90%食品品类享受零关税。同时,依托马六甲海峡地理优势企业可将印尼作为辐射东盟10国(6.5亿人口)的生产与分销枢纽,大幅降低区域市场进入成本。
四、中国企业的掘金路径
配料与机械供应商:针对印尼本土供应链缺口,扩大香精香料、功能性原料(如代糖、膳食纤维)出口,同时推广智能化食品加工设备(如包装机械、杀菌设备)。
品牌与渠道拓展:通过跨境电商(如Lazada、Shopee)试水零食、调味品等标品,或与本土经销商合作进入传统商超(如Indomaret便利店超1.6万家)。
清真与健康食品赛道:开发符合MUI认证的产品,如清真认证的辣条、速食米粉,同时布局有机认证蔬菜、植物肉等差异化品类。
高粘性与口碑效应:
观众满意度96%,印证展会内容与资源匹配度
观众推荐率88%,形成行业自发传播的“口碑裂变”助力展商快速建立区域市场认知
高回报的投资选择
展商满意度97%:超九成展商通过展会达成实质性合作如订单签约、经销商对接、技术合作
展商续展意向95%:头部企业(如安琪酵母、中粮生化)连续三年参展,印证展会作为“印尼市场年度必选项”的战略价值
1500+场精准配对激活合作
定制化资源匹配:针对中国企业设立“清真食品对接专区”,精准链接印尼MUI认证机构、本土清真品牌采购部;开设“健康食品创新论坛”,邀请印尼卫生部官员、GAPKI食品协会代表解读政策趋势,配套B2B洽谈室促成技术合作(如植物基配方研发、智能包装技术对接)
场景化商务服务:提供印尼语即时翻译、本土法规咨询、供应链考察预约等落地支持,降低中国企业参展门槛;同期举办“东盟食品机械采购峰会”,聚焦中国智造设备(如杀菌线、智能灌装机),2024年现场签约金额超8000万美元
2024年展会回顾
2.厨艺表演区热火朝天,各国大厨上演“舌尖上的对决”中式面点师现场捏制栩栩如生的象形点心,引得阵阵赞叹;日本寿司大师手法娴熟,新鲜鱼生搭配软糯米饭,诠释日式料理精髓,文化与美食在烟火气中完美交融,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一、对印尼及东南亚:撬动行业升级的“战略支点”
本土产业迭代的加速器展会汇聚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技术(如中国智能包装设备、欧洲杀菌工艺),直接填补印尼本土供应链短板。例如,2024年展会引入的植物基蛋白提取技术,已被印尼最大食品企业Indofood应用于新品开发,推动本土健康食品研发周期缩短40%。
区域协同发展的催化剂依托东盟一体化框架,展会促成印尼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跨境产业链合作。如印尼棕榈油企业与新加坡食品科技公司达成联合研发协议,开发零反式脂肪油炸技术,辐射东盟5亿消费者。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通过展会同期的消费者调研展区,本土企业可实时获取2.76亿人口的口味数据(如雅加达偏好甜辣、巴厘岛偏好椰香),指导产品本地化改良,2024年参展的中国辣条品牌“卫龙”据此推出印尼特供版“椰香麻辣味”,上市三个月销量突破10万包。
二、对参展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态融入”的跃迁
东盟市场的“一站式入口”展会不仅是产品展示窗口,更是本地化运营的资源枢纽。中国企业可现场对接印尼本土经销商(如拥有1.6万家门店的Indomaret)、物流商(如J&TExpress)、认证机构(如MUI清真认证)72小时内完成“渠道测试+法规咨询+供应链对接”全流程验证。
技术出海与品牌升维的跳板中国食品机械企业(如广州达意隆)通过展会展示的全自动液体灌装机,成功进入印尼乳业龙头MegaMilk供应链,订单金额超1200万美元,同时借势印尼市场辐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5%。
风险可控的市场试错平台中小企业可通过展会“样品测试区”收集真实消费反馈,避免大规模投入的试错成本。2024年参展的中国调味品企业“太太乐”,现场测试的印尼风味咖喱酱获83%消费者好评,已启动小批量生产,预计2025年东南亚市场营收增长25%。
三、对全球食品行业:构建多元共生的全球化生态
南北技术转移的桥梁展会促成发达国家技术与发展中市场需求的对接。2024年日本企业展示的移动式冷藏集装箱,被印尼渔业公司PT.BarunaSamudra采购50台,使金枪鱼冷链损耗率从30%降至8%,同时该技术被复制至越南、泰国海鲜产业。
清真食品标准的全球化输出作为全球最大清真市场,印尼通过展会推动MUI认证与国际标准互认,2024年与马来西亚JAKIM、土耳其TSE达成认证互信,中国清真食品企业可通过一次认证覆盖三国市场,认证成本降低60%。
可持续食品体系的共建平台展会设立“零浪费食品展区”,推广印尼本土棕榈油企业与荷兰植物基公司合作的可降解包装材料,预计2027年东盟食品包装碳足迹降低15%,同时吸引欧盟采购团入场,促成跨国ESG合作项目签约。
参展范围
食品饮料:水果蔬菜、清真食品、有机食品、糖果、速食、奶制品、海产品、肉类和肉制品、保健食品、杂干货、谷物及制品、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咖啡、茶和可可、新鲜和加工水果酒店
食品和用品:餐饮技术、技术设备、仪器;数据、通信、信息系统、服务、食品和半成品、环保、酒店设备及供应、酒店室内设计、设施建设、安全系统、卫生服务、酒店顾问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及包装技术、饮料技术、测量及调节系统、冷冻和冷藏技术
零售和连锁:零售技术、商店设备、产品展示
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品、食品原料、草药和健康食品和食品补充剂、清真、有机和天然保健食品